NEWS
时间:2025-05-01 11:07:34 来源: 作者:
从实验室的前沿科技到千行百业的深度应用,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兴起,西安的无人机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上,以因诺科技、羚控科技、天和防务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加速崛起。通过突破核心技术构建完整产业链,无人机见证了“西安智造”的硬核实力,并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因诺科技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正在检测工厂排气
当无人机化身应急救援的“空中卫士”、环保领域的“神兵利器”、水务巡检的“火眼金睛”、物流配送的“城市信使”……科技便拥有了温度。近日,记者深入企业创新一线,探寻这些“空中精灵”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拓展,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空中动能”。
空中机器人+AI 重塑工业运维与智慧治理新范式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走进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因诺科技”)的展厅,各种类型无人机展示着企业硬实力。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一楼的无人值守机库系统——这些约三四立方米大小的智能装置,正在重新定义工业巡检的作业模式。
据技术人员介绍,该无人值守机库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了自动充电、气象监测、数据传输等核心功能,可支持无人机完全自主起降作业,实现重点区域7×24小时无人化值守,覆盖半径可达15公里,多台安置可实现长距离常态化无人值守监护,目前已应用于油气管道智能巡检、光伏电站智慧巡检等领域。
“我们的技术不但要让无人机飞起来,更要让它们‘会思考’。”因诺科技总经理办主任张驰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系统,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已具备自主感知、实时分析、智能决策等能力,构建覆盖“基础设施-智能装备-场景应用-数据服务”全链条的能力,已实现多项行业无人化技术的创新突破与实际落地。
据了解,因诺科技由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团队创建,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研发以及行业应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陕西省无人机产业链“链主”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目前公司拥有200余项核心专利,是国内首家具备“端-管-云”完备产品链的空中机器人公司。其研发的智能巡检系统已服务于能源、环保、水务、应急等十余个行业,在无人值守系统领域的技术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低空经济加速发展,这家西安本土企业,正以其“空中机器人+AI”的硬核科技,在防务应用、能源巡检、泛智慧城市等低空领域书写着“空中智能”的新范式。
无人机自动巡查、AI自动识别,在因诺科技打造的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上,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城市的污染态势。其自主研发的空中巡氤气体监测系统和智能空中机器人“嗅天犬”,可对大气进行立体化巡检,精准溯源污染源。目前,该平台已在西安、咸阳等地应用,并形成空地协同环保监管新范式。
日前,由因诺科技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低空经济规模化智能无人值守系统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在西安高新区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专注于“人工智能+空中机器人”融合创新,重点突破高集成度智能无人机、无人值守空基机器人系统等技术,填补国内决策型无人值守系统应用的空白,为能源、电力、管网等领域的数字化升级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低空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因诺科技副总经理肖中华说,基地投产后将助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为西安打造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羚控科技的固定翼无人机
用智慧重新定义飞行 以创新驱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西安高新区的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羚控科技”)时,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架FCQ-150MAX中型复合翼无人机,准备发往上海进行应急救援测试。
“这款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150千克,有效载荷40千克,搭载了工业级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控系统和专业航测地面站软件,能自主完成起降、巡航等全流程作业。”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该机型能显著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作业精度,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羚控科技的展厅里,还陈列着不少高精尖宝贝——适应海上恶劣环境的监测无人机、基于有人机“无人化”改造的特种飞行器……这些产品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行业第一,包括全国首个体系化反无人机系统、全国首款倾转垂直起降无人机等。
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成立于2014年的羚控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专注于特种无人机、仿真测试及无人机飞行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巡检、测绘、气象等多个领域,拥有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并获得230余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一半。
“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无人机的‘大脑’,这也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羚控科技董事长段晓军表示,近些年来,公司也在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自组网等一些新质的IT技术在无人机和仿真领域的融合。
这种专注创新的发展理念,使得羚控科技的产品在多个领域大放异彩。在物流领域,其无人运输系统使得配送效率大大提升;在气象领域,7000米升限的作业无人机实现了精准人工影响天气;在应急领域,智能无人机系统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公司还在重点拓展飞行仿真业务,包括飞行仿真、半实物仿真等,不仅支持了自身在无人机主业上的发展,也服务于其他的飞机制造商。
持续的创新投入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公司研发团队占比达70%,与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顶尖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羚控科技已服务中国铁塔、中国气象局等重量级客户。
“我们的愿景是用智慧重新定义飞行,让生活更美好。”羚控科技董事长段晓军说,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企业将持续深耕飞控核心技术研发,继续深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无人机系统的融合创新,让无人机技术真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升西安无人机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推动低空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因诺科技的智能巡检系统应用在生态环保领域
以科技守护低空安全
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做深做透
想象一下,在不远的将来,城市上空将迎来无人机和飞行器的穿梭往来——它们或配送包裹,或执行救援,甚至载客出行,为现代生活带来全新便利。与此同时,随着无人机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如何确保其安全有序运行、防范“黑飞”风险,低空安全管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和防务”)面对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依托其在雷达探测和智能监控领域的技术积累,近年来积极开发研制“天融智航”低空空域监视系统、通航移动塔台指挥车、低空多任务智能电子防御系统、便携式无人机处置设备等产品,为未来低空安全和国防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天融智航基于‘空管空防一体化、平战一体’理念,打造‘低空全域感知、智能决策中枢、军民协同指挥、数据赋能生态’低空安全与运行管理平台,为低空领域提供全链条、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空域资源高效利用与安全管控。”据天和防务低空经济业务负责人段永介绍,公司打造的低空多任务智能电子防御系统,被誉为能够快速发现和拦截无人机目标的“多面手”,可以为系统提供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精准的方位、距离和速度信息,从而实现精准反制和打击。集通信、监视、情报、气象、记录、授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通航移动塔台指挥车,是国内首款满足民航标准的高科技集成式塔台空管装备,目前已在多个机场投入使用。
向“低空”寻发展,当“高飞”排头兵。自成立以来,天和防务一直立足于低空近防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确保战时低空制空权和平时低空安全。潜心布局20多年,天和防务已在低空监视、飞行服务保障、应急救援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形成了包括对空监视指挥的低空雷达、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等一系列低空空管保障产品。
以西安为支点,天和防务正在推动低空安防技术与无人机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低空经济腾飞的浪潮中,这家本土企业或将扮演至关重要的“护航者”角色。
“民营企业要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做深做透,通过‘独门绝技’才能抢占行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天和防务低空经济业务负责人段永表示,公司将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以天融大数据算力中心为基础,持续推进“5+N”天融大数据能力布局,为推动陕西低空大数据产业发展探索新的模式。
天和防务在航展上展示的通用机场移动塔台
记者手记
西安无人机产业的创新突围
在西安,一场由硬科技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这里聚集的无人机企业不仅让“西安智造”飞向全国,更在全球低空经济版图上标注着中国创新的坐标。
因诺科技以“空中机器人+AI”重新定义工业巡检,羚控科技专注飞控系统这一“无人机大脑”,天和防务深耕低空安防领域。三家企业虽技术路线各异,却共同诠释着“西安智造”的硬核实力——立足行业痛点,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深入探访三家代表性企业,最深刻的感受是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的良性互动。在看似冰冷的钢铁与代码背后,是西安这座城市多年来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积累的产业底蕴,是“硬科技之都”的创新基因在发挥作用。
如今,西安无人机产业已实现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跨越,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核心部件、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值得期待的是,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无人机正从简单的飞行工具进化为智能化的空中终端,在环保、应急、城市治理等领域开辟出全新应用场景。
站在低空经济的风口,西安无人机产业要实现持续领跑,仍需在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但可以确定的是,当古都的技术底蕴遇见创新的时代浪潮,“西安智造”的无人机必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